8/26/2007

腦子裡的貓

    孔雀小時候是個安靜的孩子。

    倒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安靜。她出生時也像其他孩子一樣,是在大哭之中撞擊到空氣裡的。

    但學會說話後,她慢慢發現,語言是世上最不經濟的東西。說出來的話,別人往往只聽懂百分之五十。剩下的百分之五十,他們不但聽不懂,還自以為聽懂,經過大腦一定程序的運轉後就:「哦!我知道了!」,跑出一個完全不相干的結論來。

    孔雀小時候有一次問母親:秋天為什麼沒有草莓?結果得到的不是答案,而是一件草莓圖案的裙子。

    而且,穿插在草莓圖案中,還有仿冒版的星星小孩。仿得相當劣質,頭髮顏色都套反了。男小孩得到粉紅色頭髮,女小孩得到藍色的。

    不久孔雀就為自己找到了代替說話的方法。與其跟爸媽說話,不如跟她腦中的爸媽說話。當她感到自己說出來的話,不大可能被理解時,她就打開腦中的通路,去向裡面的人說話。

    她絕對不會真的開口對爸媽說:「昨天夜裡有小朋友來敲窗戶,要我出去跟他們玩」,因為他們家住在五樓。但是她會對腦中的爸媽說:「樓下那隻貓,身上有暴雨的味道。」當她拿了一些米灑在陽台上時,也會向腦中的他們解釋:「不是為了麻雀要吃米啦,是因為空氣需要顆粒的形狀呀。」

    孔雀是從那時開始,才變成一個安靜的孩子的。

    但孔雀的爸媽可不大開心。這孩子不但不愛說話,而且行為怪異。她會一個人在房間裡,一動不動好久,不知在想什麼。學校老師責怪她不打招呼,她會說:「喔,我以為我叫過了。」

    小學五年級時,孔雀曾經想養一隻貓。這次她真的向爸媽開口了,也真的被拒絕了。有一天放學回到家,家裡有客人,她向客人們說伯伯阿姨好,說了一圈,接受一些表面的讚美,還有媽媽抓她手腕時過重的力道──好像怕她會在大庭廣眾下突然做出什麼不恰當的舉動似的。完成這些之後,孔雀回房間去寫功課。

    那時孔雀已經在腦中為自己創造了一隻貓。貓的形象一天天鮮明起來,毛色,眼中的野性,低頭發出喉音時的神態。它匯聚了孔雀採集來的,所有貓的細節,逐漸長成一隻完整的貓,完整到今天孔雀就可以第一次把貓抱起來了。

    她伸出手,聽到背後一個聲音說:「妳在做什麼?」

    孔雀回頭,有個老人正注視著她。

    一開始,她還沒想到,為什麼會有老人出現在她的腦裡。她只是不加理睬。畢竟這是她腦中的世界,她愛跟誰說話就跟誰說話。

    她又伸出手去。貓等待著。

    「快放手!」老人忽然大喝。「妳知不知道妳在做什麼?多危險!」

    一聲叱喝把孔雀震出了她腦中的世界。貓消失了。她坐在椅子上,一片空白。

    孔雀把房門打開一條縫。大人們仍在吃茶點,聊天,孔雀的媽媽端了西瓜出來,一切正常,沒人聽到什麼叱喝。

    但在客廳的角落,有人在看她──老人的眼神,越過了整個客廳,注視著她,嚴厲而關懷地。

    霎時孔雀的眼淚掉下來了。

    這是孔雀遇見師父的經過。

    師父教給孔雀的第一件事是,沉溺在夢裡是危險的。「妳必須先學會控制妳的夢。」「要是帶著執著去接近夢,就會被它控制。」

    但當孔雀更長大一些,她發現人們也做著同樣危險的事──沉溺在現實裡。為了別人說過的一句話而計較,為了一件衣服上的污漬、一個報表上的數字而發怒。他們固執地說,「現實,就是這樣。」

    他們不知道的是,一直以來帶著執著去接近現實,已經使現實危機四伏了。
 
 
三少四壯集 070826